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超11億人,其中短視頻用戶10.4億人,占網民總體的95.5%。由此蓬勃發展的網絡視聽文藝,成為時代的“文藝輕騎兵”,以光影為筆,以屏幕為卷,記錄著時代的波瀾壯闊,也書寫著普通人的煙火人間。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期間,以“眾心筑藝 時代共鳴”為主題的新大眾文藝主題研討會舉行,各界代表就新大眾文藝行業趨勢進行研討。
微短劇讓普通人成為故事的講述者
愛奇藝副總裁、總編輯王兆楠指出,大眾文藝創作者的一直以來的傳統就是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我們所說的‘扎根’不再是少數創作者遠行采風,而是全民參與敘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成為故事的講述者。與之相比,過去創作者更像是候鳥,隨著媒體的變化不斷遷徙——從院線電影到網絡電影,從電視劇到網絡劇,主力軍基本同是一批人。
但是微短劇的爆發徹底打破這種局面,目前全國十萬家的微短劇相關企業,去年直接帶動全國64.7萬個就業崗位,各行各業普通人都在跨界成為講故事的人。好故事本就藏在田間地頭、大街小巷,以及我們的生活里?,F在這些故事正在被親歷者用鮮活的方式講出來?!彼榻B,愛奇藝前不久推出精品微劇“千步計劃”、短劇大劇計劃,自制電影“燎原”“爆前”大片等計劃,就是給更多優秀的創作者創造第一次被發現的機會。
快手娛樂營銷中心的總經理王正菲也注意到了大眾文藝創意主體的遷移?!斑^去大眾文藝常由中心化媒體主導,內容生產以生產者和消費者為主線展開。而今天新大眾文藝正以普通人作為大主題,以平臺機制、社區文化和內容技術為支撐,催生出去中心化、生活化、全民參與的新格局。她介紹,去年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快手星芒短劇聯合創作者重磅推出《澳門故事》短劇,“此劇在平臺的播放量超過23億,這就是新大眾文藝的魅力?!?/p>
大眾的深度參與是當前傳播的突出特征
無憂傳媒的戰略副總裁瞿濤指出,大眾的深度參與已經成為文藝作品的突出特征。進行藝術創作沒有人可以是一座孤島,直播短視頻作為集體文化的共鳴場,敏銳捕捉并表達對某一事件或現象的情感反映,從而形成社會情緒的集體大。過去的一兩年從淄博的“趕烤”到“爾濱熱”,從《我的阿勒特》到《黑神話·悟空》,在直播短視頻的助推下,一種美食,一個景區,一本書,一款游戲都可以成為爆款,激發了大眾文化的熱情,帶動多個城市文旅的復蘇和回暖。
新大眾文藝受科技變革的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科技變革則是大眾成為文藝創作主體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新大眾文藝受科技變革的影響之深、賦能之強前所未有。”王兆楠指出,“電影、電視的誕生都是技術革命和大眾需求的結合。今天移動互聯網加上智能手機,催生了豎屏微劇這種全新的敘事藝術,AI等全新技術讓創作者如虎添翼,也讓用戶體驗全面升級,文旅、科技已經成為像靈魂伴侶一樣的深度融合?!?/p>
科技進步讓創作者藏在心底的創意破土而出。生成式AI正在從生產工具進化為創作助手,它可以分析劇本、構思情節、設計角色、生成場景、制作宣發海報,包括宣傳短視頻。“去年我們兩千萬張海報和64萬條短視頻都是基于生成式AI完成的,AI的大規模應用讓創作的門檻一降再降,讓普通創作者來說AI成為一個人、一個團隊很多奇思妙想都可以降低成本,高效率實現,讓靈感創意不再因為成本而淹沒?!蓖跽组榻B。
快手可靈AI產品及運營負責人李楊則以實例具體講述了當下AI對于創作者的助力作用。據介紹,目前已經有超過兩千萬用戶參與了可靈的創作計劃。一周前剛剛發布的全球首部AI故事集《新世界加載中》,就是可靈與國內新銳的視頻工作室共同創作的,“總導演是一個1997年出生的小伙子,之前也有一些拍攝的經驗,現在已經全面轉向AI創作。”
李楊介紹,在與AI的合作中,專業創作者的優勢在于除了有很好的創意表達和專業能力以外,還知道如何和AI工具磨合,如何用AI揚長避短?!疤孤实刂v,目前AI技術發展還不成熟,我們還需要一定的技術能力才能更好地使用AI?!?/p>
AI并不完美,但AI的成長可謂突飛猛進。“可靈大模型去年還是1.0的版本,今天已經是2.1版本了。模型從穩定性、語義遵從性包括動態幅度、動態質量、美感都有非常大幅提升,很多導演和短劇創作者已經嘗試用可靈AI。有個做短劇的朋友跟我說‘我終于用上你們的大模型了’。他說他之前要去橫店拍大場景的鏡頭,還要借場景、蹭人家片場還要找人,現在用可靈AI花了大概十幾塊錢抽卡,就抽到非常滿意的那種宮殿全景和宏大的戰爭場景。”這也讓李楊更有信心:“AI工具給大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創作表達的方式和工具,而且我自己也比較看好未來AI還是能帶來新的創作平臺,甚至消費平臺。”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祖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