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和愛情作為人類生存繁衍的粘合劑,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回避的話題。
但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依照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來決定,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被滿足后,自然而然就開始追求情愛。
讓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2024-2025年中國婚戀社交服務市場研究報告》的相關數據。
這是由全球著名經濟分析機構iiMediaResearch公布的,報告顯示:
2014年到2023年間,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行業的市場規模呈現出增長態勢,由最初的26億增長至93億元。
此外,調查數據顯示,2024年超過半數的消費者對相親呈現出積極態度。
盡管婚戀的相親市場擁有龐大的服務人群,但在當今社會的婚戀市場中,曾經令人聞之色變的“扶弟魔”逐漸成為過去式。
有三種類型正式被列入相親黑名單,一種新型的“不嫁不娶”現象正在蔓延。
第一種:“情緒黑洞”型
根據情緒ABC理論,人們的情緒和行為反應(C)不是直接由激發事件(A)引起的,而是由個體對激發事件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信念(B)決定的。
“情緒黑洞”型人往往具有不合理的信念,他們對生活中的事件容易產生過度消極的評價,從而導致情緒失控。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負面情緒的產生是為了應對危險和挑戰。
但“情緒黑洞”型人可能在情緒管理方面存在問題,無法有效地調節負面情緒,導致這些情緒不斷積累,最終影響到自己和身邊的人。
第二種:情緒“巨嬰”型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巨嬰”型人格的形成往往與童年時期的成長環境有關,在精神分析理論中,嬰兒期是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
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適當的滿足或者過度滿足,都可能導致人格發展的停滯。
“巨嬰”型人格的人可能在童年時期受到了父母的過度溺愛,所有的事情都被父母包辦,從而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獨立能力。
我的好友志文在一次相親中認識了小萱,初次見面,小萱長相甜美,舉止優雅,給志文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然而,隨著交往的深入,志文漸漸發現小萱在生活中幾乎沒有自理能力,甚至連出門坐公交都需要志文幫忙規劃路線。
不僅如此,小萱在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就是找志文解決,自己從不嘗試思考和應對。
有一次,小萱的手機出了點小故障,她就不停地給志文打電話,讓志文立刻過來幫她處理。
志文當時正在忙工作,實在抽不開身,小萱就開始發脾氣,覺得志文不重視她。
志文這才意識到,小萱是一個典型的“巨嬰”型女性,過度依賴他人,缺乏基本的獨立能力和責任感。
小萱這種過度依賴的行為模式,其實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表現,“巨嬰”型人格往往只關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認為別人都應該圍繞著自己轉。
在戀愛關系中,他們會把這種模式帶入其中,給對方帶來極大的壓力。
第三種:“物質至上”型
在電視劇《小時代》中,顧里就是一個典型的“物質至上”型人物,林蕭對于顧里的描述:
“回過頭,看見提著LV包包、踩著Gucci小短靴的顧里朝我們走過來。從剛買的巨大PRADA拎包里拿出一個用高級環保紙包裝好的煙熏槍魚三明治,包裝紙上面全都是法文。”
也能看出,顧里極度追求物質享受,物質幾乎占據了主導地位。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習得的,
“物質至上”型人格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庭環境、社會媒體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扭曲的價值觀。
他們將物質財富等同于成功和幸福,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忽視了精神層面的需求。
這種價值觀在婚戀市場中,會讓對方覺得對方過于現實和功利,缺乏真正的感情基礎。
新型“不嫁不娶”現象的蔓延,反映了人們在婚戀觀念上的成熟和理性,同時,大家也要努力提升自己,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獨立、有責任感的人。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婚戀市場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伴侶。
也希望大家能夠營造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婚戀環境,讓愛情回歸本真。
作者:恙衍
來源: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