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過去一年,高途創始人陳向東先后走訪了中東、中亞、西班牙、英美等地,他深刻感受到,盡管國際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國際市場對中國的開放等機遇愈發顯著,留學生市場依然充滿“巨大機會”。
這一觀察與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孫濤的觀點不謀而合,孫濤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也表示,相較十年前,留學市場總量增長雖顯乏力,但留學人群也始終存在,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生源國。
不同的是,高途在留學業務賽道起步時,行業格局已經歷數十年變遷,老牌機構早已構建起成熟的服務體系,新興品牌亦在細分領域持續發力。
晚入局的高途不僅要直面大小競爭對手的擠壓,更需應對一個關鍵現實:當下消費降級,整體留學總人數已觸及瓶頸,甚至部分傳統賽道呈現收縮態勢,這意味著,高途往后走的每一步,都需在存量競爭中撕開新的突破口。
低齡人群是增長點
自K12時期以來,“名師”一直是高途宣推的重點,其國際教育業務也順應這一策略。三年前,被外界稱為“雅思天后”的劉薇及團隊加入高途后,該公司隨即正式開啟國際教育業務。
時隔三年,高途于日前首次對外披露國際教育業務及發展情況。具體業務除了在線雅思培訓板塊外,還包括兩年前布局的線下留學服務、中介市場等業務。
在其內部的辦公系統里,國際教育業務被稱為“IE”業務線,與其他四大業務線——KM(小初素養)、H(高中)、CA(大學生和成人)、LL(線下)并列。
從體量來看,高途并未詳細拆分國際教育業務的收入體量,國際教育在高途財報里被并入成人和大學生業務,從2025財年Q1來看,高途成人和大學生業務營收近1.5億元,貢獻占比總營收的10%左右。
高途集團副總裁、國際教育業務線負責人張戈對界面新聞表示,雖然從業務占比上來講,國際教育業務占比還沒那么大,但是從戰略定位上來講,國際教育是高途整體布局中可拓展的板塊,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對于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學生而言,留學仍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庭的必然選擇。”張戈認為。他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2023年底加入高途后,最初擔任高途佳品總裁,隨后轉任國際教育業務線負責人。
低齡人群是高途瞄準的一個業務增長點。
“低齡留學市場需求更確定且需求量更大。”張戈對界面新聞表示,現在80、90后家長對英語和國際考試的認知已不同于上一代——他們不再因信息差而懵懂,而是清楚信息來源、能辨別優質內容,只是缺乏時間精力整理,因此更傾向于“早點規劃、早點行動”。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中國考試業務總監游卓然也向界面新聞表示,當前初高中學生提前接觸雅思的趨勢顯著,反映出家長與學校對“語言基礎 + 國際視野”的培養需求。
過去留學市場主要服務大學生、高中生等留學群體,但受經濟影響,這些人群規模有所下滑,因此挖掘更細分的市場成為關鍵,新東方近期也表示將關注銀發留學和來華留學。
在運營上,“過去粗放式的服務模式在當下已經行不通了。如今每個追求優質教育的家庭都更注重投入產出比,他們希望每一分錢都能換來更好的體驗、更高的成功率以及更強的服務安全感。”張戈稱。
渠道方面,高途主要發力抖音、視頻號等在線平臺,據張戈透露,今年暑期本是機構招生壓力期,高途國際教育產品卻實現逆勢增長,在各大直播平臺中做到了同類第一。
低齡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周期長,很多家庭從小學甚至初中就開始規劃。在如此長的時間周期里,除了提供語言培訓外,高途還會提供國際競賽、游學項目、留學規劃等產品。
相比傳統“老帶新”模式,該模式以語言教育為起點,試圖構建更完整的產業供給鏈。團隊預計未來三五年內,一個全新的留學生態體系將會形成。
AI技術手段成剛需
晚入局的高途面對的是一個競爭已白熱化的成熟市場。
整體來看,傳統的留學賽道曾由新東方、啟德等頭部機構主導,形成相對集中的供給格局,但近年來行業的供給方更加多元。
一方面,大型教育集團跨界入局,如高途、好未來通過線上流量優勢切入留學賽道;另一方面,垂直領域工作室爆發。
據孫濤稱,2019年至今,留學中介機構的新增和減少量形成了“剪刀差”:雖然每年都有機構倒閉,但新成立的更多,尤其以小型工作室為主,現在全國存續的機構約30萬家,“連三四線城市都遍布著這類機構,競爭激烈得很”。
內部競爭之外,外部的國際大環境和經濟形勢也都存在不確定性,“健康度和口碑”是張戈在采訪時多次提到的關鍵詞,前者關涉兩個指標——利潤和教學效果。
他還透露,高途國際教育業務線今年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全年實現盈利,并已在2025財年一季度實現盈利。
“做質比做量更重要。”張戈認為,高途還有一個其他機構可能沒有的優勢,就是在線板塊,它能解決和補充線下達不到的城市及市場環境。尤其是抖音等平臺的視頻資源豐富,紅利期還能持續多年。
在線下布局方面,據陳向東透露,當前,高途國際教育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長沙等城市開設線下校區。當前,高途國際教育正在籌備北京海淀區國際教育中心,目標是輻射北京海淀國際教育重地。
AI也是高途布局國際教育的一環。
以往的雙師課堂主要由主講老師與輔導老師共同教學,但在AI時代,教育公司紛紛發力AI,試圖在個性化和效率上提速。
雖然此前高途在AI領域動作不多,但今年上半年其推出的雅思備考課程“三師課堂”在引入AI后,“顯著提升了課程轉化率,如今直播間里有很大比例的家長都是沖著這種‘AI +真人教學’的口碑而來”。
據張戈介紹,其產品使得整個學習過程都實現了完整AI化,包括預習、學習、練習、能力模塊測評以及測評后的下一個模塊推演,“家長對這種AI學習模式的粘稠度極高。”在他看來,AI產品的落地,關鍵在于教研團隊與AI技術團隊的融合。
從集團戰略層面看,AI也是高途今年四大戰略方向之一。張戈透露,不久前剛引入了國際領先的AI團隊,在財務和人力投入上,預計較去年至少增加2到3個百分點。
談及當下以雅思、托福為代表的國際考試正全面推進AI化改革,高途國際考試在線總經理劉薇對界面新聞表示,從傳統題庫模式轉向AI驅動的自適應題目推送,反映了國際教育正從應試向能力轉變。
這種變化打破了以往“刷題拿分”的邏輯 —— 過去國內考試題庫更新頻率低,而現在AI題庫規模龐大且實時動態調整,中國學生擅長的“背題庫”策略逐漸失效,考試越來越側重考察真實語言應用能力。
面對這一變革,備考機構必須調整思路。在劉薇看來,首先要做的是 “能力精細拆解”:比如聽力薄弱可能并非單純詞匯問題,而是對語音語調反應不及時或語速適應不足,需要將能力點拆解到如此細致的維度,再通過AI技術針對性訓練。
其次是“以終為始”的測評體系構建,學習過程中需要精準標尺衡量能力提升幅度,這就要求AI產品系統具備從教學到考前測評的全流程互動功能——從知識點講解到練習鞏固,再到階段性測評和考前模擬,每個環節都需通過AI實現精細化反饋。
“過去依賴記憶和技巧的教學模式已難以為繼,技術手段成為剛需。”劉薇稱,如果不能將AI深度融入“教、學、練、測、評” 全鏈條,就無法適應考試變革后的能力培養需求。
在她看來,這既是行業分水嶺,也意味著只有真正以技術驅動能力提升的機構,才能在未來的國際教育市場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