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
大部分人習慣認為:很瘦=營養不良,很胖=營養過剩,《2016年全球營養報告》顯示,胖人的營養不良問題比瘦人更嚴重。
肥胖其實是一種營養不良性疾病,肥胖的人飲食結構往往不太合理,吃的能量很多,但營養素卻沒有達標。所以,肥胖是能量過剩,而不是營養過剩,總結來是說,肥胖就是營養不良下的能量過剩。
容易營養不良的原因
1、本身營養需求高
體重基數大的人,因為體形相對較大,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營養素,也會比正常體重的人更多,就好比一輛大貨車,肯定要比家用小汽車需要的燃料更多。
2、營養素比例失調
一般肥胖者的飲食結構通常都不合理,精致碳水、脂肪攝入過多,而微量元素,如礦物質、維生素攝入不足。而礦物質和維生素又是燃燒和代謝能量的重要營養素,長期缺乏,當然會讓身體越來越胖。
3、烹飪方式
肥胖的人往往比較重口味,更喜歡高糖、高油、高脂的食物,比如奶茶、甜品、燒烤、油炸食品等,增加了食物的熱量。
同時不健康的烹飪方式,會導致食材中營養素的大量流失,也就使得同樣的食物,但熱量更高,營養更低。
4、胡亂減肥,加重營養不良
節食往往是我們減肥時邁出的第一步,不正常吃三餐,營養素攝入不足,身體會進入低代謝狀態,好不容易減下來的體重也很容易反彈。
另外,還有些減肥者會加大運動量,卻沒有注意補充更多的營養素,當機體能量供不應求時,不僅身體更容易疲憊無力,也可能出現脫發、水腫、低血糖等情況。
減肥期間如何保證營養充足
①改變膳食模式,講究“一多一少”
“一多一少”,即多吃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少吃能量密度高的食物。
所謂的營養素密度高,簡單來說就是指單位熱量的食物中,所含營養素濃度相對較高,這些食物往往有低能量、高營養的特點。
像各種深色蔬菜、水果、菌菇等;糙米、燕麥、紅豆等全谷物雜糧;牛奶、瘦肉、雞蛋等都屬于營養素密度較高的食物,生活中都可以常吃。
②多吃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
膳食纖維高的食物一般熱量都比較低,膳食纖維能大量吸水膨脹,可以持續產生飽腹感,延緩餐后血糖上升,防止過多的糖分轉化成脂肪。
同時還可以膨脹糞便,促進腸道蠕動,有助于預防和改善便秘。
膳食纖維是腸道中益生菌的食物,可以促進腸道菌群群的增殖,使你的腸道功能更強大。
③優質蛋白攝入要足量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物質的基礎,減肥期間攝入蛋白質可以保證我們器官和身體的正常運轉。
蛋白質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所以吃蛋白質更不容易覺得饑餓。
而且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導致基礎代謝率就會下降,非常不利于我們減脂。
同時,建議大家平時多注意攝入優質蛋白質:比如像肉、蛋、奶,這些食物的氨基酸結構跟我們人體相似,更容易被我們消化吸收。
④不要一味的排斥脂肪
脂肪雖然會堆積在我們的身上,但有些脂肪其實是有利于減肥但是我們身體很缺乏的,比如ω-3脂肪酸,它能減少饑餓感并抑制食欲,并提高瘦素水平,而瘦素會參與糖、脂肪及能量代謝的調節。
要想攝入足夠的ω-3脂肪酸像三文魚、沙丁魚、金槍魚等深海魚可以每周吃一次;另外可以選擇用亞麻籽油、紫蘇油等做涼拌菜。
⑤小小的微量營養素,大大的功能
據研究表明,一般肥胖人群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攝入都處于一種相對缺乏的狀態。
很多人減肥只關注熱量,殊不知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整體,各種營養素都是協同工作。
像B族維生素就參與到能量代謝,具有燃燒脂肪、避免脂肪囤積的作用。
鈣不僅能強健骨骼,還能抑制脂肪合成酶的活性,間接抑制脂肪生成。
所以我們要均衡膳食,因為不同的食物當中,營養素各不相同,這要求我們要盡量做到食物多樣化,從而獲得均衡的營養。
今天的分享是不是讓大家對肥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呢?健康的減肥都是建立在健康飲食的基礎上的,在至美,讓大家吃出好身材!
編輯:陳方
一審:李慧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