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會有紛爭,車圈江湖的風波也從沒停止過。
近期小米YU7發布上市,引發了一波現象級關注,其銷售數據更是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奇跡——1分鐘大定突破10萬臺,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臺,1小時大定將近30萬臺,18小時鎖單量突破24萬臺。
這樣的銷售速度別說在汽車行業少見,放在電商大促里也是十分驚人的成績,小米王騰更是驚呼:“什么?!!!比我們手機賣的還多。”
圖源:王騰微博
雷軍一出手,車圈直接大地震,友商們紛紛炸鍋,看來大家晚上又要睡不著覺了。
作為新勢力的一股泥石流,小米汽車只用幾年的時間,就趕超了別人十幾二十年的成績,著實令人震撼。輿論場上的聲浪也被徹底激起,質疑、諷刺乃至抹黑的聲音紛至沓來。
小米YU7,陷入了不斷的爭議聲中。
車圈輿論場上刀光劍影,小米YU7翻車、銷售數據水分大、小米汽車不讓用戶退單等言論甚囂塵上,反觀雷軍那邊倒是泰然自若。
7月2日晚八點,他開啟了一場以“萬分感謝”為主題的返場直播,親自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也把在小米YU7發布會中沒有講清楚的問題,再仔細講講。
圖源:雷軍小紅書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間里,雷軍有理有據地回應了新車這段時間面臨的爭議,并以四兩撥千斤的智慧,巧妙回擊了詆毀和歪曲小米YU7的友商。
這是雷軍時隔三個多月首次直播,并戴上了小米新發布的AI眼鏡,解鎖新造型。他一進入直播間,就表示要“謹言慎行”,在線觀看人數很快就超過了10w,可見雷軍自帶流量的體質和大眾關注度之高。
圖源:雷軍抖音
許多的質疑聲音表示,小米YU7大定7天可退,并非最終銷售量,水分很大。
對此雷軍也是耐心解釋,汽車行業一直有著大定可退的規則,按照慣例一般是3天。小米汽車設置了首銷7天可退,主要擔心門店的試駕安排不過來,反而給足了消費者考量的時間,這跟整個汽車行業的規則是相同的,不存在什么特殊化。“所謂的猶豫期看上去有點故弄玄虛,其實是所有車廠都在采用的方式。”
在公布大定量后,由于這樣的質疑聲實在是太多,小米汽車索性發布了18小時鎖單量的數據,結果還是有很多人質疑,說YU7訂單中含有大量SU7轉單。
雷軍在直播間直接拿數據說話:“SU7和SU7 Ultra轉單數量,不足YU7總訂單數的15%。這個數比我們想象中少了很多,我對YU7的產品力和口碑也有了更強的信心。”
至于為什么不公布24小時鎖單數據,他回應稱:“18小時不可撤銷鎖單就達到了24萬單,到了24小時我說我們就不公布了,省得各種討論質疑,大家愛相信多少就相信多少。”
圖源:小米汽車官方微博
談及面臨的行業競爭問題,雷軍坦言:“SUV市場競爭很激烈,這么多年來,國內沒有一個產品能撼動特斯拉Model Y的地位。”
所以他發布會之前就擔心小米YU7賣不好,沒想到直接爆單了,雷軍也披露了小米YU7目前銷量前三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杭州、北京,也都是特斯拉Model Y賣得最好的城市。
這也恰恰證明,小米YU7是在跟特斯拉Model Y面對面競爭。
由于小米YU7訂單“爆單”,目前YU7標準版鎖單后的預計交付時間,已經排到了58周以后,多家車企趁虛而入,推出“截胡”小米YU7訂單的策略。
部分友商還對銷售人員進行攔截話術培訓,從“YU7價格虛高,電池混裝,駕駛輔助能力弱,安全無保障”等產品質量方面切入,并暗戳戳踩一腳小米汽車全靠流量割韭菜。
雷軍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認真研究友商的攔截話術后,覺得內容并不準確,直言大可不必:“每個產品有自己的優點,自信的話講自己優勢就行,沒必要詆毀。”
實際上,小米汽車對產品的質量把控十分嚴格,SU7的道路實測還在繼續,截至目前,累計里程已經超過了1100萬公里。小米YU7投入了653輛測試車,到上周發布會的時候,小米YU7路測車測試里程已經達到了649萬公里。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進行耐久測試,以提高車輛整個生命周期的質量。
“也有人說,說路測是各家車廠都做的事情,這個也不稀奇。的確,各家都會做路測,但投入的車輛數和測試里程數的差別很不一樣。”雷軍在直播中表示,業內普遍的水平是70-250輛測試車,道路實測的里程如果到了300萬公里,就堪稱優秀的水平,小米汽車在這方面的標準明顯更高。
很顯然,雷軍對小米YU7的質量十分自信,“因為我深知小米造車一定會被百萬網友嚴選,任何問題都會被大家放大一萬倍。所以我們在4年前做車的時候,我們就把質量放在頭等位置。”
面對個別同行把小米的成功包裝成“小米是靠營銷贏的”這種說法,他更是不認同:“無論從產品研發、品質還是設計維度,每一個指標、每一項能力的絕大部分數字里面,小米都是領先的。”
目前,小米YU7的鎖單數量確實超出想象,對于等不及的消費者,雷軍還十分大氣地給友商打了個廣告:“如果大家急著用車,我覺得國產新能源車都還不錯,比如明天將發布的小鵬G7、月底將發布的理想i8,當然,Model Y也不錯。”
“國產新能源車都還不錯”的評價,既是對競品的尊重,也是對行業生態的期許。
不得不承認,說話是門藝術,雷軍這次的直播不僅回應了小米YU7面臨的質疑,還展現了個人以及小米汽車的大格局。
網友們看完雷軍的直播,紛紛調侃:“這下買YU7的人更多了。”
在流量成本高企、營銷同質化的當下,企業家IP已成為企業破局的關鍵資產。
比如雷軍一場發布會,就讓小米YU7完成了半年的銷量,交付時間排到一年后,網友們戲稱他為“小米最強銷售”。相關數據顯示,雷軍個人IP為小米節省了超10億元廣告費,個人流量直接轉化為產品銷量,其帶貨能力一點都不輸頭部主播。
而在接地氣霸總人設這一方面,沒人比雷軍更懂了。
親自給車主開門,凌晨五點拍攝櫻花照,直播時展示自己使用的小米產品,講述研發背后的故事......他將個人生活元素融入品牌敘事,塑造出懂用戶、真誠的企業家形象,讓消費者因認可雷軍而更愿意選擇小米產品。
圖源:小紅書
同樣注重企業家IP打造的,還有“鐵娘子”董明珠。
前段時間,她與前員工孟羽童在格力直播間,上演了一場“職場和解秀”,為品牌引入稀缺的年輕血液和流量,有效促進產品銷售量增長。直播帶貨時,董明珠也將其雷厲風行、強勢果斷的個人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她親自講解產品細節,對格力產品的性能與品質充滿自信,言語間不容置疑,這種強硬的態度傳遞出對自家產品的絕對信任 。
今年2月份,格力還將部分線下門店更名為“董明珠健康家”,強化 “格力=董明珠” 的品牌聯想,旨在將其個人IP打造為格力品牌的金字招牌,讓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也認同董明珠所代表的匠心精神與品質追求。
圖源:小紅書
還有余承東在抖音開直播,聚焦華為技術創新與產品優勢,塑造出 “技術引領者” 的企業家IP形象。直播中,他專業且深入地講解華為產品的技術亮點,以專業的表達展現對行業技術趨勢的深刻理解,并傳遞華為面對挑戰時的堅韌態度,展現出強大的領導力。
這種技術權威與精神領袖的雙重形象,讓余承東成為華為品牌在技術領域的象征,吸引消費者因認可其技術領導力而選擇華為產品,助力華為在高端市場樹立起技術標桿的品牌形象。
無論是雷軍的接地氣人設、董明珠的“鐵娘子”形象還是余承東的“技術狂人”標簽,本質上都是將企業家精神具象化為消費者可感知的信任符號。
但需謹記:所有人設終將回歸產品,所有流量必須兌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