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多的清晨廚房,徐璐隨意扎個馬尾,藍莓被她撒進咕嘟冒泡的燕麥粥里。
這個普通的畫面在7月初突然火了。
整整十分鐘的視頻里,她一邊搗鼓著有機食材,一邊念叨著膳食纖維的好處,可誰知道竟掀起了"健康要不要花大錢"的熱烈討論。
視頻剛發半小時,小紅書就被各種模仿食譜刷了屏。
微博話題#跟著徐璐做早餐#足足攢了超過兩百萬條討論。
然而當網友算出那一碗粥要花五十多塊時,氣氛突然變得微妙起來。
當媽媽的直夸"可算找到治孩子挑食的法子了",大學生們卻苦笑:"這價錢夠我吃三天食堂了"。
眼看爭論越來越熱鬧,徐璐直播時直接舀起一勺普通超市買的麥片:"有機不是標準答案,我就想說說怎么搭配才科學。"
菜場三塊錢的番茄被她說能頂進口莓果,家常豆漿機打出的堅果奶也讓粉絲驚覺原來不必強求高端設備。
她的工作室后來和中國營養學會聯合發了倡議書,還說要出省錢版食譜。
正是這樣接地氣的回應,讓"健康不用太精致"的討論熱度破億,連官媒都來點贊。
話說回來,這場早餐風波倒是映出了娛樂圈的怪現象。
大S曾因"每天一根香蕉"吃出厭食癥,方大同極端素食損害身體的悲劇才過去幾年,可仍有女星在炫耀生喝蔬菜汁的極端法子。
徐璐的餐桌像塊透明玻璃,照見兩種生活態度:一邊是非要完美的緊繃姿態,一邊是接納日常的自在心態。
央視采訪的營養專家一語中的:"可貴的是她打破了健康必須奢侈的迷思。"
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事件后全麥食品銷量漲了五分之一,但三四線城市的"平民健康餐"實驗更有意思。
河北媽媽用小米粥配本地山棗,廣西學生研究出五分鐘宿舍早餐,這些土法子正應了徐璐在鳳凰網的剖白:"我也曾拼命節食,現在才明白健康就是找平衡。"
當鏡頭掃過她眼下淡淡的黑眼圈,當鍋里的燕麥粥不小心煮得糊底,這些小缺憾反而讓人倍感親切。
北師大社會學者看得透徹:"年輕人追的不是那碗高價粥,而是能坦然吃碗泡面的自在勁兒。
"畢竟真正的健康哪是勒緊褲腰帶硬擠出的細腰,不過是哼著歌切水果時,那份跟自己的小和解。
就像徐璐把煎糊的蛋餅笑著丟進垃圾桶時說的:"明天換個鍋再試嘛!"當健康不再是精修圖里的表演,生活的甜味兒自然就飄出來了。